在楚惠王的治下,楚国准备对宋国发起进攻。这一历史背景的出现,源自春秋时期楚国屡次与宋国的冲突,其中尤以两次较为著名。第一次发生在楚成王时期,当时楚军围攻宋都商丘手机炒股软件推荐,历时数月未能攻破,结果使得宋国获得晋国的援助,这为晋文公的崛起铺平了道路;第二次则是楚庄王时期,借着邲之战的余威,楚国再次进攻宋国并为使者申舟复仇,经过长达近一年的围攻,宋国依旧顽强抵抗,最终双方只能达成妥协。这两次战争表明,宋都商丘的城墙之坚固,远超想象。
借鉴历史教训,楚惠王决定大举伐宋之前,特别依赖来自鲁国的匠师公输般,也即后人所熟知的鲁班,帮助楚国设计并制造了更加先进的攻城器械——云梯。公输般早在鲁国时,就以其巧妙的工艺和技术闻名,但由于鲁国的保守,他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。一次,鲁国国君卿季康子的母亲去世,年幼的匠师公输若无法主持事宜,于是公输般代为处理。公输般便提出了使用他新设计的机械来下棺,而季康子本欲答应,却遭到大夫公肩假的强烈反对:“鲁国有规定,母亲丧葬要按天子的规格,而非用新技术试验。这样做会破坏传统!”季康子听后最终放弃了使用公输般设计的机械(《礼记·檀弓下》)。虽然才华横溢,但由于无处施展,公输般最终决定离开鲁国,来到楚国。
展开剩余78%楚国对于公输般的技术极为重视,立即让他为军队设计军事器械。特别是在楚国的水军中,公输般的设计成功地扭转了与越国水军的战局,屡屡获胜。在即将对宋国发动进攻前,公输般为楚国设计了能够攻破商丘城墙的云梯,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然而,楚国即将发起攻宋行动时,这一消息被墨子得知。墨子,名翟,是宋国桓氏之后,曾是鲁国人。得知楚国准备伐宋的消息后,墨子不敢怠慢,快速赶赴楚国,并历经十天十夜的跋涉,向公输般表达了他的来意:“北方有人侮辱我,我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报仇!”二人虽然是同乡,但关系并不深厚,公输般听后感到不悦。墨子见状,进一步提出:“我愿意送你十镒黄金!”然而,公输般仍旧坚定拒绝:“我遵从义理,绝不为非作歹!”墨子见状,转而引述云梯的事情,试图用逻辑挑战公输般:“您制造了云梯,却用它去攻打宋国,这难道不也意味着杀戮吗?”公输般顿时哑口无言。最终,墨子将话题引向楚惠王,提出让他直接与王对话。
见到楚惠王后,墨子借机设下了一个话题:“有这样一个人,放着精美的车子不坐,反而去偷邻居的破车;穿着锦绣衣服不穿,却偷穿邻居的粗布衣;好饭不吃,竟然去偷吃邻居的糠。”楚惠王听后笑道:“这人一定是偷窃的贼。”墨子便继续劝谏:“楚国幅员辽阔,物产丰富,而宋国却贫瘠小气,这与您所说的情况不就是一样吗?”楚惠王听后,顿时面色一红,表示同意并承诺不再进攻宋国。
墨子的劝说最终让楚国放弃了原本即将展开的战争,也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这场灾难。然而,当墨子回到宋国途中,恰逢暴雨,他在街头避雨时,却被宋国守门人拒之门外。这一幕也体现了墨家的侠义精神——做了好事却从不留下名字。
墨子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他的思想“非攻”和“兼爱”的核心理念,还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。墨子认为,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各国之间缺乏亲爱与信任。如果天下人都相亲相爱,各国之间就无需互相攻伐,社会也能够更和谐稳定。墨子的思想在当时获得了广泛支持,成为显学之一,影响深远。孟子曾赞扬墨子学说的盛行,表示若天下的言论不是归属于杨朱的自由思想,就是归属于墨子之“兼爱”与“非攻”的理念。
然而,随着历史的变迁,尤其是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崛起,墨家逐渐衰退。许多人认为,墨家的思想过于消解统治阶层的权力与地位,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其进行打压,最终导致墨家思想的消失。然而,墨学的衰落,并非因为其对国家的威胁,而是由于墨家内部的思想过于严苛,强调对“上”的绝对服从,最终导致了其在秦汉以后的萎缩。墨家思想曾一度广泛传播,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,而其“兼爱、非攻”的思想,在今天依然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但墨家极端的“尚同”思想,却让墨门的弟子对钜子产生了过度依赖,最终形成了诸如孟胜事件的悲剧。这一事件不仅导致了大量墨家弟子的死亡,也暴露出墨家思想中的潜在危机。墨门过度的忠诚导致了对个体理性的压制,而这种集体的服从也成了墨家衰落的重要原因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